本篇文章2321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在日本应邀出席八国集团与快速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时指出,近期国际上出现了所谓的“快速发展中国家责任论”,将当今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归咎于快速发展中国家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到底谁应该对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危机负责?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国际农业问题专家、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博士。

程国强向记者表示,从全球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着两大针锋相对。 一是欧美国家将危机归罪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中国家,称这些国家对粮食和肉类诉求的增加导致了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 另一个是联合国机构、科学家和发展迅速的中国的观点,他们认为美欧要负责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生物燃料是最大的祸害。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英国《卫报》近日发表的报道称,根据世界银行未公开的报告,从2002年到今年2月,一揽子粮食价格上涨了140%。 其中,美国和欧盟着力开发生物燃料对粮食价格上涨贡献最大的相当于推动粮食价格同期上涨75%。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原油进口费用大幅增加,农业资源丰富的美国和欧盟迅速发展了生物燃料。 目前,美国约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欧盟约有一半植物油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缓解高油价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也可以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 但是,迅速发展生物燃料的直接后果耗尽了粮食资源,加剧了世界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程国强认为,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食品价格的暴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农产品应该首先用来对付饥饿,不是为了生产生物燃料。 美国等国将上千吨玉米、大豆转化为乙醇燃料,对世界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灾难。

程国强表示,有几分把握试图将粮食危机矛盾转嫁给印度、中国的政治家和专家。 他们混淆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形象和本质、短期矛盾和长期挑战,试图回避国际社会对转移视线,迅速发展生物燃料、机械和人类粮食之争的批评。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针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美国反复实施这样的生物燃料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程国强表示,美国似乎一贯推行基辛格提出的全球战术。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会控制所有的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会控制所有人; 控制货币,就可以控制世界”。

美国斯特拉特福德战术预测机构智库日前指出,美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者,发起了世界“粮食战争”。 这个智囊团认为,粮食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的王牌。 因为粮食是最大的政治武器,粮食的支出没有替代品,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粮食。 “粮食价格比石油价格对政治稳定更重要”。 如果粮食供给不足,“老百姓必须忍饥挨饿,有可能发生暴动,粮食不足国政府必须处于腹背受敌的地位”。 智库表示,在当今全球金融体系崩溃的大环境中,美国和欧盟这一全球最重要的粮食储备和出口者,是否会让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利用粮食武器失去国内稳定? 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屈从于不听命于自己国家的东西,因为粮食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 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利用粮食武器获得石油战争无法实现的战术优势。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程国强表示,不讨论美国智库这个评价是否是一个有点危言耸听的词,可能解释了当前全球粮食危机的根源。 但是,美国迅速发展生物能源的过程似乎为该智库的评估提供了证据。 他指出,美国从2002年开始迅速发展生物能源,但当时用于乙醇加工的玉米为2000万吨,只占美国玉米总费用的15%。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爆发了石油战争。 2004年世界石油价格开始全面上涨,从过去每桶20美元上升到38~50美元。 因此,2005年美国签署了《能源政策法案》,要求年可再生燃料年产量达到75亿加仑,拉开了玉米行情上涨的序幕。 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美国将开发石油替代燃料,到2025年替代中东75%的石油进口。 2007年初,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到2007年美国汽油消耗量需要减少20%,可再生能源年产量将达到350亿加仑。 2007年12月19日,布什签署《能源独立与安全法》,要求美国到2022年至少生产360亿加仑生物质燃料,燃料乙醇超过310亿加仑。 2007年,美国玉米用于乙醇加工达到8100万吨,占国内费用的25%。 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对玉米的工业诉求,连锁推动了玉米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但是,必须做好准备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快速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意的谴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程国强表示,中国从2004年开始粮食生产连续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比2006年增产70亿斤。 这几年,中国不仅没有大规模从海外进口粮食,反而出口了很多粮食。 例如,2006年向海外出口700万吨以上的粮食,2007年出口800万吨以上。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近年来,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是大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使用有限的农业资源,基本上处理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程国强分析认为,如果全球油价与粮食价格挂钩,全球粮食能源化趋势加强,农产品低价时代可能不会回归,但进入高价格时代,粮食能源化就像“马尔萨斯幽灵”一样,“生物能源幽灵” 从长期趋势来看,世界粮食价格可能会周期性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

“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对中国来说,从现在开始必须做更充分的准备。 对此,程国强认为,首先必须树立全民对粮食问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第二,继续保持国内处理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不动摇,这是我们的底线。 第三,要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统筹协调粮食生产者与客户、国内生产与国际市场、短期政策与长时间战术的关系。

标题:“美国制造粮食危机的背后”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