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南方都市报7月21日的新闻上周,以“综合价格上涨”为理由率先涨价的惠氏,遭遇了舆论的风暴。 继惠氏7%的涨价之后,另一家外资奶粉企业品牌雅培,紧接着又涨价了10%。 外资奶粉每次涨价都引起质疑,但从未因此停止。
记者对2006年以来奶粉多次涨价进行了粗略梳理,发现除了去年年底三聚氰胺风波导致中国主管部门禁止奶粉涨价外,奶粉平均每半年涨价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各种涨价的原因,已经众所周知。 价格上涨(包括原料进口、诉求扩大导致的综合价格上涨)、配方更新、包装更新…。
有媒体指出,外企品牌奶粉之所以能轻松多次涨价,是因为外企品牌在高端婴幼儿奶粉行业占80%的份额,顾客别无其他选择。 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内最大的国产奶粉公司三鹿轰然倒下后,越来越多的中低端市场份额被转让,洋奶粉们更加不知所惧。 因为道理很清楚。 如果涨10元或20元,你家孩子就不能断奶吗?
3年的涨价通道:平均每6个月涨价一次
惠宣布“综合价格因市场诉求增大而上涨”,雅浦“改变配方”导致奶粉今年开始涨价时,这是2006年7月以来的36个月,据公开新闻统计,奶粉平均每6个月涨价一次。
从2006年开始,大部分奶粉企业品牌每年都在“适当的时间”涨价。 2008年,除了因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奶粉公开涨价因舆论压力而中断外,还持续了3年的涨价。 累计其中的平均值,三年的涨幅在50%左右。 以最高幅度堆积,涨幅几乎达到100%。
2006年7月,进口奶粉在全国范围内涨价。 一些企业品牌全面上调产品价格,其中多美滋涨幅最高达22%,包括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在内的多数涨幅在10元至15元之间。 当时奶粉涨价的原因是婴幼儿奶粉配方升级,添加了新成分,包装发生了改变。
2007年下半年,奶粉再次高举“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价格上涨”的旗帜。 惠氏一般涨幅在5%到10%之间; 多美滋全线产品上涨6%至10%; 雅培大罐每罐上涨10元,小罐上涨5元。 明治罐装的婴儿奶粉从130元上涨到195元。 2007年,饲料、玉米、糖、包装材料等价格略有上涨,奶粉的主要原料乳清蛋白上升,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生产压力。 这个涨价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2008年4月,美赞臣、雀巢、惠氏等占主要地位的进口奶粉陆续涨价,涨幅5%至20%,市场上900克以上的桶装婴儿奶粉价格超过200元。 大部分公司涨价是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据说进口脱脂奶粉的涨价100%,乳清粉的涨价70%。 据2008年媒体报道,全球奶粉和原料供应的70%至80%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时两国牛奶出口量锐减,但由于全球诉求上升,国际奶制品原料价格暴涨,前所未有
即使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的2008年,媒体也对奶粉的集体涨价抱有疑问。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澳大利亚确实是连续干旱,生产总量只减少了6%到10%,但减少并不一定影响整个出口,不存在国际上的‘奶荒’。”“奶荒”是“洋奶粉涨价的谎言”
据了解,当时国内全脂奶粉价格为3万-3.3万元/吨,进口奶粉也在4.5万-4.8万元/吨之间。 这个价格和2007年末没有很大差别。
2008年9月,一些进口奶粉正要涨价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在媒体批评“趁火打劫”和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乳制品禁止涨价政策之前,一点点的西式奶粉仍在暗中涨价,涨幅在20%左右。
2009年3月前后,一些外资企业品牌也实行了10%左右的涨价。
进口原料下降了近一半,涨价的根据是什么
综上所述,如果说外国产奶粉涨价的首要原因是“价格上涨”,而价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口奶粉的原料,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外国企业品牌奶粉涨价的上游因素发生了那些变化。
根据广东海关数据,2009年1月广东进口奶粉4060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1.7倍,进口均价3.2美元/公斤,约2.1万元/吨,比2008年7月最高峰4万元/吨接近50% 其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口奶粉原料价格下跌,进口价格今年以来一直下跌
今年一季度,国内奶源在打击进口奶粉低价化和国内消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奶源危机。 在全国范围内,屠宰奶牛的风潮从新疆、陕西等地蔓延开来,国家有必要在二季度出台国家鲜奶储备政策,增加公司储蓄补贴等措施紧急救市。
尽管如此,进口大包奶粉居高不下,其价格较低,国内生产原奶和配方奶粉的公司大规模采购,南方某地乳业公司一次性重复采购进口大包奶粉150吨。 仅2009年1、2月,我国奶粉进口量为4.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1.4%。 据了解,进口奶粉主要是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大包装工业用奶粉。
专家认为:“在原材料价格方面,西式奶粉无论是国内生产还是成品进口,都没有呈现出令人无法承受的价格压力。” “奶粉在国内持续涨价,找不到充分有说服力的理由说明原材料的上涨影响了利润空之间。 ”
资深王丁棉专家也同样表示了怀疑的态度。 “奶粉的价格最依赖于原材料价格。 目前的情况是进口原料奶粉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的价格也在下降。 这次奶粉的涨价完全是受商家利益的驱使。 ”
持续涨价的背后: 80%市场控制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资奶粉涨价的逻辑几乎完全偏离了“定价”的传统观点。
另一个质疑的声音开始在业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洋奶粉随意涨价,表明完全掌握了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定价权。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高档奶粉市场,外资奶粉所占份额已达到80%以上,各大洋奶粉制造商已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这一市场。
当然,以配方奶粉的概念首次打开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外资奶粉制造商,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主导权。 由于质量标准执行比较完善,奶粉质量比较稳定,深受中国客户的欢迎。 但是,奶粉长年被以“价格压力”为理由的价格持续占领,顾客的不满也变多了。 曾一段时间,国产企业品牌以数倍于外资企业品牌的价格占据了中低市场份额的一部分,但价格战争背后的质量安全地雷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集体爆炸。 至此,国产企业品牌在婴幼儿奶粉行业几乎失去了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高档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 国内乳制品公司开始侧重高端产品,但顾客对进口企业品牌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国产企业品牌。 “三聚氰胺事件似乎得到了洋奶粉的帮助,但根本原因是我们本土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高端企业品牌。 ”业界的专家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核心。
中投顾问食品领域主任陈晨认为,进口奶粉的高增长将继续影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 惠氏放言涨价后也不担心顾客流失。 判断奶粉涨价的市场风险在于竹子在胸。
标题:“进口原料价钱下跌近半惠氏雅培价钱照涨不误”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