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5字,读完约4分钟

获奖已成为夏季饮料促销的首要手段,但如果没有完整的体系和合理的中奖概率,活动将受到质疑,最终影响企业品牌的信誉度。

夏天是饮料销售旺季,饮料制造商相继推出了以获得奖项为首要途径的促销活动。 但是,难兑换奖和兑换奖难已经成为客户最诟病的话题。 对制造商来说,开始促销活动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下降到各公司促销的“线木偶”,促销“破坏”了企业品牌的声誉,就会蒙受损失。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另一根”不会来

(/S2) )主饮料“再来一次(/S2)”

“瓶子”的兑换问题最近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 据上海某媒体报道,一位市民打开康师傅的几瓶酸梅汤后,竟然中了“另一瓶”。 当他在家附近的超市和小店里乱跑时,对方告知他“不知道这个活动”。 我终于给制造商打了电话,他们说华阴路有三个提货单。 他在烈日下满怀希望地赶到,但对方都“不承认”。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不仅是上海,康师傅饮料,其他企业品牌饮料的赠送活动也有这样那样那样的问题。 6月末,一位北京市民购买了两个某企业品牌的好吃的东西,打开瓶盖一看,两个都中了。 找超市领奖的时候,对方说活动已经结束了。 在超级工作人员的指示下,他看到瓶盖内用极小的字标明“活动结束日期截至2009年6月15日”。 商家在销售结束奖励活动的饮料,为什么不提示给顾客呢? 饮料的味道相似的情况下,顾客大多根据奖项的有无、奖项的大小来选择,但饮料设置的大奖似乎是在玩复制游戏。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兑换奖”比“兑换奖”更难

虽然兑奖很难,但是兑奖是目前新出现的营销问题。 世界杯期间,百事可乐开始了用印有冠军国家队名和“冠军”字样的拉环和瓶盖获得原现金大奖的营销活动。 这个活动到7月31日为止。 但是,许多网民发布了新闻称,很难找到“冠军”的帽子。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有网友发消息说,为了参加百事可乐“揭盖取胜”的活动,今年世界杯开始以来,他和几个朋友每次买饮料都买百事可乐这种活动饮料,几乎每天都有四五瓶。 不仅如此,近几个月来,网民所属的企业中,即使聚集了几名同事,也在举办这样喝百事的活动。 几个月后,他们喝的百事可乐总有几千瓶。 不少帽子上印着“西班牙”字样,但“冠军”的帽子很难看起来像真的。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因为最终大奖需要两个冠军国名和“冠军”的帽子,所以很多人早就收集了32个国家的标记。 世界杯结束后,有人马上买了几盒百事可乐,也看不到“冠军”的影子。 据一项统计,上海地区的“冠军”盖帽的中选概率居然低于60万分之一。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企业品牌的可靠性受到考验[/s2/]

其实,根据199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经营者必须向购买者明示其设定的奖项方法、兑奖时间、种类、中奖概率、奖金金额等事项。 《防止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明确禁止欺诈性有奖销售行为。 但是,在今年夏天的饮料大战中,有奖销售早就成为各公司促销的“木偶”,喜欢收藏。 销售量增加,中奖率就会下降。 销售额下降的话,会提高当选率。 这几年,除了反复提及奖金金额外,本来应该公布的其他事项一律蒸蒸日上。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但实际上,如果公司想要弄虚作假,这样的规定不能完全杜绝。 特别是,如果详细阅读饮料制造商举行表彰仪式的当选细则,许多细则最后都会注明活动的“最终解释权”是制造商,活动由公证机构公证。

众所周知,在成熟领域的竞争过程中,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消除。 市场占有率不太容易从新的市场中获得,在成熟的市场中只能通过蚕食竞争对手的份额来获得。 因此,有必要增加消费者对本公司产品的采用。 顾客多购买和采用自己的产品自然会减少对竞争对手的购买。 这在饮料领域尤为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宣传活动如此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在饮料领域,获奖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整合市场促销资源,使公司在全国市场开展统一的促销活动,促进和提高销售,实现促销活动的全国一局。 由于开盖奖依靠产品进行,推广新闻和奖品可以随产品深入全国各地,保证了新闻传播的一致性和奖品的充分到达率,但如果没有完整的体系和合理的中奖概率,活动最终会受到质疑,企业品牌的信任度最终会下降。

标题:“饮料难兑奖、兑奖难 莫让促销砸了企业品牌口碑”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