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1字,读完约6分钟
目前,中国食用油的战术安全隐患,不仅存在原材料供应环节栽培面积急剧减少,也存在生产加工环节国际巨头的垄断,以及60%以上的进口依赖度。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上“粮食到能源”的大趋势带来的长期威胁,以及西方转基因大豆和西方食用油浸出技术对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都发出了中国如何保障食用油战术安全的警告信号。
在中国石油安全、粮食安全备受争议的情况下,食用植物油的战术安全隐患悄然降临,不仅众多行业人士开始关注和担忧,更是首次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纳入视野。
众所周知,作为13亿人口大国,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着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粮食安全一直在国家战术安全中举足轻重,但近年来,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基本得到保障,出口大于进口。 相比之下,食用油过分依赖进口,依赖度达到60%以上。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石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和我国南方100年未遭受冰冻雪灾的直接因素,我国出现了以食用油、猪肉为明显特征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凸显了我国食用油的战术安全隐患。
温总理在今年3月的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实务报告》中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食品的生产。” 并且说:“国际环境变化的不明确因素和潜在风险的增加,需要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
事实上,中国食用油已经存在严重的战术安全隐患,需要认真分解、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以下从五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分析和解读食用油的战术安全隐患。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类必需的三大营养素,植物油富含高脂肪和多种营养素,占人体必需比重的1/3以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食物支出结构变动解体》,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978年的195.5公斤减少到2006年的163.6公斤。 另一方面,同期食用植物油的人均年平均使用量从1.6公斤上升到6.7公斤,增加到4.19倍,仍然有增加的趋势。
与食用植物油上涨的诉求相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 60%以上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2007年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2300万吨,总供给量2380万吨,其中食用油进口8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3000万吨以上,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已经超过国际安全保障边界线,堪称战术安全
世界三大植物油品种棕榈油、大豆、菜籽已经占中国食用油的75%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中,棕榈油100%进口,大豆及其大豆油2/3以上进口。 油菜籽全部自给,但年产油1500万吨约350万吨食用油,另25%为花生、向日葵和芝麻、棉籽等油种。
目前,棕榈油已经广泛用于中国食品加工的中国,以前油料作物大豆在西方大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相继败退萎缩,从1995年以前的净出口国到2000年成为最大进口国。 2007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2.32%,为1400万吨,大豆种植面积也比去年同期减少6.25%,大豆种植面积首次出现历史性逆转。 近年来,花生栽培和花生油产量略有增加,年产原料约300万吨食用油的菜籽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但市场波动大,总量不高,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定,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将大面积减产。 因此,2008年中国食用油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增大。
大豆危机和中国食用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油料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结构性失衡造成的,是中国食用油战术安全的根本风险。
目前,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和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量的75%以上是已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食商“abcd”,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 )、邦吉)、嘉吉) 路易)控制的跨国粮食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公司中拥有64家股份,占总股份66%的中国食用油三大企业品牌“丰益嘉吉系”金龙鱼100%外资,“中餐系”福临门100%国资,鲁花55 %。 三大食用油企业品牌占有中国食用油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垄断了中国食用油近50%的市场份额,但“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然是美国adm。 国际巨头根据资本、历史和经验的特点,已经完成了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企业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和供给的绝对控制权。 也就是说,中国食用油战术安全的“安全门”已经不在国民手中,现实地削弱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这不仅是食用油,也是对国家安全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在突破100美元的历史高位后,最近再次创下120美元的新高。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加强生物能源开发的法律,棕榈、大豆、玉米等高油料品种是优先对象,这是世界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发展势头不太可能逆转。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高油价运行和越来越多的粮食转化为能源是大趋势,对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食用油战术安全是长期威胁。
国外转基因大豆的高产值、高油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7%,国外转基因大豆为22% )和浸出工序的低产价是国产大豆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食用油不仅基本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材料,技术也基本使用西方浸出技术。 也就是说,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充分“浸泡”油,然后经过260°的高温精制“六脱”成品油,不仅破坏食用油的营养成分,而且其化学溶剂的残留以及转基因成分的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目前,有关部门要求标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浸出”和“压榨”,提供客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实际上,很多中国客户不知道这个专业提示,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出实质性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食用油结构失衡,供不应求,政府难以从健康的角度积极推行倡导。
预计国外转基因原料和浸出技术对我国人体和环境保护的危害将是潜在的和长时间的。
标题:“食用油之危中国将怎么保障食用油的战术安全?”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