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3字,读完约2分钟
染色馒头、化妆猪肉、毒生姜、β受体刺激药……最近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再次触及顾客脆弱的神经,到底它们能不能吃,如何辨别日常食品中的真伪? 昨天,市科协邀请了“假英雄”原市质监局副局长、市质协顾问吕长富,向市民传授辨别日常食品真伪的小做法,以便能够辨别食品真伪。
长得又白又高,今年67岁的吕长富是本报食品安全专家顾问团的专家,是有获奖经历的“伪英雄”。 虽然他退休后仍保持着严格的科学态度,但为了向网友清楚地说明鉴别方法,吕长富先生亲自在家中实验、说明,说明他的鉴别方法。
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和揭发假冒伪劣产品,从事质检系统32年来,吕长富研究发明了160多种快速识别假冒的方法,他的打假方法被称为“吕氏打假法”。 虽然2004年退休了,但吕长富依然到处传授自己的做法,帮着度假。 2002年以来,他先后数百次现场指导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质检部门开展虚假业务,这些做法的宣传运用将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0亿多元。
“是否应该吃同样的东西,只要知道其生产方法就知道了。 ”吕长富说,对于大量添加防腐剂、食材来源不明确的食物,基本不吃方便面、腌菜、方竹笋、玉兰片、火腿肠、午餐肉等。 关于散装的食品,也尽量不买。 因为散装食品的生产日期等标识不太明确,容易伪造。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担心。 现在大米和小麦粉等基本食品是安全的。 没有必要谈论食物颜色的变化。 ”吕长富说,对食品进行鉴别,其实掌握基本常识是最好的。 鼻子是最好的检查仪器,很多有问题的食品,无论从外观还是用鼻子闻都能发现异常。 平时购物尽量选择大的超市比较有保障。
标题:“怎样来辨别问题食品鼻子是最好的检测仪”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