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酱油新标准中有三点备受瞩目。 酱油成为酱油的新类别,理化指标新添加了3-氯- 1,2 -丙二醇,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更是严格。

调味料类新的卫生标准将于2008年底前经所有卫生部批准并公布。 这是记者日前从调味料卫生标准修订事业组获悉的信息。

卫生标准制(维修)制定工作按照《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实施和开展,由卫生部法规司和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负责。 这次卫生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将涵盖14种食品类别。 受卫生部委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带动下,联合监督检测机构、研究所、相关协会和公司等多个机构组成调味品标准修订事业组,于2007年至2008年开展调味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研究员担任业务组组长,负责《酱香卫生标准》、《酱油卫生标准》、《食醋卫生标准》、《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水产调味料卫生标准》等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

“调味品新卫生标准2008年底报批”

修改旧标准,制定新标准迫在眉睫。 现有的味精、酱油、食醋、发酵性大豆制品等卫生标准于2003年修订、公布并执行,距今已近4年,水产调味料卫生标准的实施也已有2年多。 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卫生标准面临着指标不足、不规范的问题。 以来源为例,首先缺少某些类别的标准。 目前,国内的味增类标准主要有gb2718—2003《味增卫生标准》、sb10309—1999《黄豆酱》和sb10296—1999《甜面酱》。 以往的标准适用范围很窄,但国内外市场上源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多个品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个别地区有地方标准,但各自都是政府的公司标准占大多数。 例如,以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等为原料生产的花色酱缺乏适用的国家标准。 其次是相关指标不恰当或不足。 还是以酱为例,酱类标准只规定了黄酱和面酱一点指标,不包括市场上大量销售的豆浆酱、辣椒酱、沙茶酱、豆瓣酱、柱候酱等。

“调味品新卫生标准2008年底报批”

调味料标准修订事业集团于今年6月14日、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两次调味料卫生标准修订事业会议。 标准应用范围、定义、分类、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成为标准修订讨论的焦点。

据介绍,修订后的酱油卫生标准与gb2717-2003的第一个不同之处是,首先,铁酱油将成为酱油的新类别。 其次,考虑到目前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理化指标中新增3-氯- 1,2 -丙二醇再次随着领域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技术水平提高,对生产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酱油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修订中的酱油卫生标准将着眼于修订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等指标数值,设置更高质量的“门槛”。 当然,最终的技术指标数是结合国际基准、海外基准、市场样品的提取结果、被广泛要求的酱油生产公司的建议来决定的。

“调味品新卫生标准2008年底报批”

有专家认为,适当、符合国际市场的产品标准,有利于我国调味品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为生产公司组织的生产和检验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有利于监管部门执法检查的提高,也有利于调味品领域的更高、更强的水平

标题:“调味品新卫生标准2008年底报批”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