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5字,读完约4分钟

一系列稳定中国粮食价格的措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国务卿兼亚太地区代表何昌垂强调,近年来,中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非常出色,95%以上的粮食供应需要在国内提供,而且粮农组织赞赏有较为统一的政策来协调粮食的生产和供应。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进入2008年,粮食安全警钟再次在世界上敲响。 急剧增长的粮食价格给世界带来了“安静的海啸”,已经在37个国家引发了粮食危机,威胁着世界2000万贫困儿童,为世界新增了约1亿“饥饿的人们”。 但与此相反,作为全球最大粮食支出国的中国食物价格却非常平稳,甚至在cpi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依然波澜壮阔。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约10%。 根据商务部市场监测,全国粮食零售价格1月4日为每公斤4.14元,5月2日为每公斤4.20元,每公斤上涨6分。

中国粮食供应充足是价格不快速上涨的基础。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7年底,粮食产量超过5000亿公斤,国内粮食消费量5100亿公斤左右,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日表示,中国已经连续四年增产,预计今年粮食生产将继续丰收。 由于粮食持续增产,近年来国家粮食库存维持较高水平,库存费用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路水平。 即使不考虑当年的收购量,国有粮食公司现有库存也能满足一年多的销售。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地和费用地在中国,自给率基本平衡,所以我们的大米价格比较稳定,也比较容易控制。 ”一位粮食系统官员说。

此外,国家将中止一系列粮食“能源化”项目,保障粮食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这场全球“粮食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能源危机”。 一点发达国家大力进军燃料乙醇项目,汽车和人争粮食,减少粮食库存是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从特殊的国情、保证国民粮食安全的高度,果断停止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相继通知清理和终止粮食能源化项目,实行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核准制。 之后,在国家燃料乙醇产业计划中,“非粮食化”的想法更加确定。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作为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反复实行粮食自给战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粮食促进政策措施,取消了持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种粮农民彻底放松了束缚。 为了增加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并保障农民收益,中国从2004年开始探索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国家从2004年开始向粮食农户直接发放补助金。 2006年,为了减少农民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价格上涨,政府开始实施农资综合直补。 去年,政府用于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的资金增加到427亿元,平均而言,主产省平均每亩30元,非主产省每亩20元。 今年,中央政府预算向“三农”投入5626亿元,比去年增加1307亿元,增加252亿5000万元,直接补贴粮农。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除直接补充农民外,还将利用财税杠杆,抑制农资价格暴涨,保障农资供给,基本稳定市场价格。

要点以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为核心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定海神针”。

“国际食品价格感冒了,但是中国没有打喷嚏”。 在这次国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因为储备充足而变得“自以为是”,整体价格稳定。

最低收购价格集中了农民手中的粮食储备,使之成为国家的储备粮。 这为政府调整市场供给,干预粮食价格提供了基础。 此后,这一临时性政策逐渐演化为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当市场粮食价格低迷时,政府以保护价收购,提高粮食价格,相反,政府对外拍卖库存粮食,抑制粮食价格。 政府通过市场收购和拍卖,“拉平”了原本不稳定的国内食品价格。

“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今年3月以来,与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高涨的压力相比,中储总企业多次集中抛售小麦、稻谷、中央储备玉米等粮食作物。 仅3月26日至27日,中储谷总企业向市场投入最低收购价小麦443.88万吨,由于市场诉求不足,实际成交仅有68.41万吨。 但是,仅此而已,粮食价格比上个交易周的价格下降了5元/吨。

标题:“国际粮价感冒中国没打喷嚏”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