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在这场早消业的奥运会之战中,最受瞩目的两家公司是伊利和蒙牛,前者是奥运会乳制品的赞助商,后者在这几年的营销战争中获得了首位。 临近奥运会,竞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厚。
奥运会已经临近两周了,场外商业比赛早就举办了。 电视、报纸、网络,甚至北京市胡同的“治安巡逻工作人员”,“肩负着”为奥运会公司推进的使命。 这些“十步一岗位、五步一哨”的治安巡逻工作人员大多是社区内的中老年人。 由于热情的志愿者穿着带有赞助商标志的统一服装,路人一眼就知道他们在为奥运会服务,赞助商的企业品牌效应也显现出来。
漫步在北京街头,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上,充满了奥运伙伴们投放的广告。 广告的投放费用是商家的秘密,所以不能随便透露,但伊利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伊利整体的广告投放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进行了广告资源的整合,将最大的份额投放到了电视,特别是央视体育频道
伊利以200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4条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前后的15秒广告,平均每秒33.5万元,创下了中国15秒广告单价最高的记录。
在对方占据奥运会“赞助商”有利位置后,这几年在多次营销竞争中占得先机的蒙牛当然是不服输的。 据记者介绍,蒙牛打出了“每天一斤奶,让中国人坚强”的广告口号,还打出了健康卡。 而且,在角色的选择上,蒙奇采用了三维动画的牛奶小人“多多”。 爱动的“多多”为了含蓄蒙牛与奥运会的关联性而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宣传“城市间”的蒙牛口号是“凝聚14亿中国队员的力量,奔向北京”、“健康蒙牛、惊叹号08”等,这些广告语都是“北京”、“2008”
关于领域的兄弟想想办法做“杯汤”的事,伊利奥委会的社长直言不讳。 “奥运会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这也是奥运会精神的精髓。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公司学习奥运会精神,不要集中精力打各种擦边球分奥运会”。
两个中国最有名的乳业企业的竞争短期内难以分高低。 机构判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伊利集团企业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67.29亿元上升到201.35亿元,年内上升34.06亿元。 中国公众公司对奥运会营销的另一项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蒙牛成为误认率最高的非奥运会赞助商,误认率达到57%。 也就是说,蒙奇的“边球”打得非常漂亮。
事实上,在快速支出领域,和伊利和蒙奇这两个竞争对手一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敌人”也上演着赞助商和非赞助商的“墙外”的故事。 最近,百事可乐在电视台的广告投入量丝毫不逊色于同行竞争对手。
“道理很简单。 ”一位奥运会赞助商品牌宣传负责人抱怨说,除奥运会赞助商外,其他公司节省了交给奥委会的部分费用,全部投入市场推广,在赞助活动、广告投放上可能比赞助商公司更有实力。
其实,对于快速支出品奥运会赞助商来说,平日对销售增长的拉动不是最明显的,而是企业品牌利润最大的成果。 特别是食品领域的赞助商,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据了解,伊利将为奥运会提供1400万元左右的乳制品,每一种产品都符合奥运会标准。
标题:“伊利企业品牌价值飙升蒙牛“擦边”成功”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