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5字,读完约4分钟

“三鹿事件后,豆浆制造机卖得很好。 ’在北京某家电卖场的小家电区,一位推销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且其带来的一些变化也非常有趣。 事实上,近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以这次“乳业地震”为例,从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到“三鹿事件”,同样的牛奶里掺假,为什么同样性质的事件每隔几年就会再次发生? 无论牛奶中添加淀粉还是三聚氰胺,这种事件为什么难以禁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里特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两年前我给他打电话,问他“提高牛奶蛋白质的技术是什么”,他回答说:“我违反了法律,也没有这个技术。 但是对方说已经听说过了,有这样的东西。 是蛋白粉(实际上是三聚氰胺)。 ”里特说。 现在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实际上是在检测氮的含量,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后,发现对检测结果有效而开始添加的地方也有。

“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蛋白质”这样的添加剂呢? 利特认为,根本原因是农民利益流失,农产品价格过低。 这几年,政府和公司一起呼吁乳业快速发展。 乳业快速发展过剩后,公司通过提高取奶质量标准,降低了价格。 (例如,蛋白质含量,以前是2.9,现在要求3.1 ) )。 如其名,质量很好,但实际上损害了吃奶的好处。 标准提高后,除奶农为了达到蛋白质含量标准,只能给牛喂精饲料,价格一开始是添加淀粉和植物蛋白质,但多添加淀粉有时会把阜阳的孩子变成头人偶。 当然,牛奶中加入添加物不一定是奶酪农家,挤奶站和公司也有可能,但根本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过低。

“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4日进行了现场调查。 张家口怀来县狼山乡狼山村的奶农王俊财家里养了40头牛,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奶牛能生产出好奶,必须买成品给牛吃。” 王俊财养奶牛八年了,他说现在养牛不赚钱,会亏钱。 他向记者算账:以前饲料便宜,只有七毛钱一斤,人工工资也便宜。 吃奶的价格不贵,只有7毛5美分,但总的来说可以赚钱。 去年牛奶价格最高的时候是每斤1.2元左右,今年冬天达到了1.5元-1.7元,所以还是有利润的,一个月刨掉工人工资,差不多能挣3,400元。 三鹿事件发生后,收奶价格降至9毛,近几天涨到了每斤1.2元。 但是,现在工人的工资上涨了,他雇了两个个体,不仅管理工资,还管理饮食。 一个月分别需要1300元到1400元的费用。 饲料今年上涨到1.2元-1.3元一斤。 如果今天牛出奶,一头牛一天要喝24斤的材料,大概26元左右。 如果这头牛今天不产奶,给你12斤材料,大概13元左右。 一天要消耗400斤左右的材料,一个月要消耗一万多斤。 另外,牛不仅要吃饲料,还得吃草,一天要吃20斤,按5美分计算,牛一天要吃1元。 总的来说,一个月大概需要16000元到17000元。 “这样的话,我一个月大概赔四五百元。 ”王俊财说。

“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因为养奶牛不划算,所以一旦奶卖不出去,就只能扔掉。 为了销售牛奶,降低价值成本,各种“江湖”的方法“遍地开花”。

北京市政协某委员讲的类似笑话的例子也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十年前,北京市场的猪肉由四川供应,发生了“注水肉”的事情。 北京派代表到四川谈判,四川方面说饲料涨价,北京猪肉价格低,只能注水以免吃亏。 对此,北京代表表示理解,北京的肉价是物价局决定的,不能上涨。 我该怎么办? 最后妥协的方法是,应该倒多少水,也不要关注猪肉,放入桶中和猪肉一起过秤。

“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的李里特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 国家肉类中心为国民提供西式火腿,推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没有人要求这种技术。 公司要求的是如何将淀粉和大豆蛋白质等放入火腿中,不能同时食用的技术。

“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李特说,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力,国家相关部委等也下了很大力气,但必须反思,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处理。 “各部门的处理方法还停留在表面上,只强调加强监督和检查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处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 用落后的分散经营方法,农民不能致富,也不能保证质量。 ”

标题:“食品安全“地震”加速生产生活习性改变”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