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8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叶志军
三聚氰胺成了所有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大连韩伟企业生产的“佳之选”鸡蛋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后,该企业内陆企业品牌“咯咯咯”在广州悄然退潮。 《广州日报》10月28日)
三聚氰胺是怎么进入鸡蛋的? 这个答案还在相关部门的调查中。 不久,会有合理的解释,我相信一系列的肃清救济措施也会相应制定。 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为什么和问题奶粉一样,问题蛋最先出现在知名大公司?
社会上的理解是,问题奶粉的出现,是因为免检后监管不到位。 关于问题鸡蛋,香港鸡蛋业商会理事长杨金炎表示,国家质检总局从9月底开始加强对出口鸡蛋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检测。 有关部门似乎也很容易得出无力的结论。 但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对于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蛋鸡饲养公司来说,如何保证长大后的产品安全? 似乎不仅仅是1+1=2。 在央视采访节目中,韩伟曾经侃侃而谈他的创业过程,详细介绍了日本人如何从偷偷拜访到跟踪,最后到同意他的蛋制品的过程。 众所周知,日本的食品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都很严格,如果得到日本的同意,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是安全的。
但是,蛋鸡保存栏为300万只,每年生产5800万公斤新鲜鸡蛋的现代化大公司,与创业之初不同。 相关人士拆韩伟集团蛋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部分蛋被市场收购,不是韩伟集团生产的。 《第一财经日报》10月28日)。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将问题奶粉和问题蛋合并到同一个种类的项目中来考虑。 除了领域内的“潜规则”和监管不健全之外,大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有相似之处。 公司的迅速扩张并未带来相应的货源匹配,受市场份额和利润的驱使,不得不采取“暗中陈仓”的方法,干出天下大坏事。
在乳品行业的大跃进中,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迅速,任何大公司都完全忘记了“奶源在手天下”的规则。 异军突起的乳业巨头苦果,其实他们是以非常规则的手段埋在奶源的赛马场里的。
一个不自然的现实是,公司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扩大和跟进。 头上的各种光环不仅给自己带来便利,而且刻意放任以规模之大为无尾的代名词,以做大做强为民众奢侈。 以前,小作坊的“假冒伪劣产品”,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专利”,惩罚性赔偿的形式变小了,所以普通客人在自身利益受损之后,维权的道路越来越暗淡。
“好好地盯着所有的牛,好好地看所有的鸡”的事后警告,除了口号威慑之外,用技术手段几乎是靠不住的。 如果没有天价赔偿,麦当劳无法想象会自行降低咖啡温度。在东窗事件后,“三鹿”仍能逐鹿中原的语境下,难以想象是否会有下一个问题蛋,以及谁是下一个问题蛋。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叶志军) )。
标题:“叶志军:鸡蛋出问题的如何又是大公司?”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