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0字,读完约3分钟
烤鸭色泽红润,口感松脆,很受顾客欢迎。 但是,烤鸭是价格太便宜了,而且来路不明的冷冻鸭子。 客人还敢插嘴吗? 据《安徽公共天天315》微信公众号报道,合肥市面上的烤鸭每只的价格不到10元。 业者坚信鸭肉绝对安全,但饲养者说:“我也没有吃过自己养的鸭子。”
18元的烤鸭不能让顾客猜测是否安全
于是,鸭肉到底安不安全就成为了这件事的核心问题。 价格太便宜了,可能和鸭肉的质量有关。 另外,据饲养商介绍,这些冷冻鸭子的生长周期非常短,只有30天,即使没有鸭毛也可以销售。 各种各样的征兆容易让顾客产生疑问。
那么,鸭子的生长时间是多长呢? 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的线索。 《齐鲁晚报》刊登的文案《“速生鸡”倒了难起来,“速成鸭”又来袭》指出,专家认为,在较为舒适的成长环境下,鸭子“可以从原来的两三个月的成长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 然后,“客人可以放心吃”。 《中国鸟类指南》刊登的另一篇文案“速生鸭”正名肉鸭生长周期短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指出,“现代肉鸭生长周期缩短,28天增长1.9公里既不是神话,也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科学
看来,速成鸭确实存在,食品安全性不一定低。 但是,问题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非但没有让人吃惊,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疑问。 既然速生鸭也是安全的,为什么饲养者不敢吃自己养的鸭? 鸭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科学检查? 我们应该相信谁? 谁能对广大顾客有确定的说法? 18元烤鸭被曝光后,没有从官方那里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显然令人不安。
18元的烤鸭不能让顾客猜测是否安全
而且,这件事已经存在很久了,为什么只有在记者的报道曝光之后才知道呢? 假设这些速冻鸭子真的有食品质量问题,谁会为已经吃的顾客负责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确定,应以预防为主,重视风险防范。 并且,我国在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判断制度,增设了责任合同、风险等级管理等积分制度。 既然有法,为什么没有比较有效地执行? 18元烤鸭引发的风波,不能让公众怀疑,当地食品市场的监管,没能真正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另外,价格便宜和烤鸭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也不应该让客户来回答。 当务之急是落实主体责任。 食品生产部门应当对生产的冻鸭质量负责,属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如果任何一方有疏漏或错误,就应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 这样可以平息舆论,让客户放心。
标题:“18元的烤鸭是否安全不该让客户来猜”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