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华盛顿著名中国餐馆“海珍楼”的老板沈实和沈郭逸媛夫妇8月10日在美国媒体上连续报道所谓的“中国问题产品”以来,许多美国顾客都不自觉地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和中国餐馆联系起来,他们餐厅的食品是从中国进口的吗?
今年,美国主流媒体相继对中餐行业进行否定报道,由于最近“中国问题产品”的风波,美国中餐行业的生意比往年大幅下跌。 另一方面,美国现在有5万多家中国餐馆,至少有数十万中国人靠餐馆为生。
美国中华料理协会执行会长龚权伟也表示,负面报道对美国主流和面向非亚裔顾客的中华料理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据美国东部一家中国餐馆的经营者称,生意比往年下跌了约2~3成。 “海珍楼”等中国餐馆特别受影响。
因为中国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这个非中国顾客的数量会直接影响整个中餐行业的业绩。
相关人士表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菜抱有偏见,今年以来不断有否定报道抹黑中国菜。 今年年初,一家主流电视台对纽约中华料理店“鼠肉”的报道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受到了中华料理行业和中国人社区的强烈反对。 最近,美国主流媒体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加剧了依赖主流客户的中国餐馆的状况。
洛杉矶郊外的圣盖博地区是美国华人最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几乎聚集了代表中国所有地区菜系的各类中餐馆。 山谷大街广场上的“上岛海鲜”中华料理店,巨大的餐厅里已经坐满了用餐者,后来的人只能在门口等待,客人几乎都是中国人的脸色。
餐厅老板、洛杉矶凯悦餐饮集团董事长欧阳韬表示,餐厅生意没有受到媒体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影响,也没有听到周围中国餐馆受到影响的消息。
据他介绍,目前美国中国餐馆的主要原料都是当地生产的。 以他的餐厅为例,在当地购买的比例几乎达到了99%。 美国不能生产的特色调味料只有少数需要从中国进口,而且当地卫生安全保障的所有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去餐厅进行检查。 顾客没有理由对餐厅供应食品的安全表示怀疑。
据权先生说,实际上,中餐馆使用的食品原料的80%到90%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 最近,美国口岸对中国食品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以前10个进口集装箱只检查了3个,现在每个集装箱都要检查。
以服务于美国主流顾客的中国餐馆面临的“寒流”为对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烹饪行业仍然是中华烹饪行业真正可靠的客户,中华烹饪行业如何向主流支出市场进行形象宣传,获得非中国客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逸媛说,单方面的报道让很多中餐业者无法忍受,但由于语言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与主流社会信息表达。 沈实认为,面对目前这种一边倒的舆论环境,在中餐领域什么也做不了,呼吁媒体在报道时不要使用公平、公正、偏执的语言。
《华盛顿邮报》日前在美食版特辑中进行了大幅报道。 以受欢迎的“鱼就鱼”为特辑,采访对象包括以海鲜闻名的“海珍楼”,是谴责声中少有的正面评价的声音。 这给中餐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光明的色彩,也给中餐业者增添了一点信心。
喜欢鱼的人会发现,这几年“鱼就是鱼”不仅在餐厅,在普通的超市也可以买到。 报道中提到的“海珍楼”的老板沈实说,美国谴责中国进口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的这股浪潮,普遍影响着中餐馆的生意。 用“海珍楼”来说,生意至少下跌两成,中餐业者有痛苦说不出口。
在经营酒店业之前,沈实从事养殖业,所以很了解吃鱼的各种特征。 他分析说,“鱼就鱼”“变红”不是偶然的。 例如,以活虾、石斑鱼为例,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不极度注意,往往到货时会发生大量损失,对于像他们这样以“活鱼”为招牌的餐厅来说,损失往往不小。 但是,与“鱼就是鱼”不同,无论怎样碰撞、掉到地上、放回坛子里都是活着的。
质量得到了保证,客户也回来了。
沈实说,他很高兴能借机提醒主流食客,正确认识中餐馆。 如果主流媒体能增加一点这样的报道,至少能抵消一点偏见。
标题:“食品安全威胁论下的美国中餐业”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