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0字,读完约2分钟
日本政府不久前就“问题米”发表了救助措施和预防对策。 事件发生在9月初的“问题米”事件实际上由来已久,并有广泛的关联。
1993年,世界贸易组织( wto )乌拉圭回合谈判时,为了保护日本的美国市场,日本政府承诺“最低进口义务”。 也就是说,每年必须从海外进口77万吨大米。 进口的大米中,也有被检测出不能食用的霉菌和超过农药基准值的大米,只能用于粘合剂的生产等工业用途。 这就是所谓的“问题米”。 政府部门担心进口大米长期积压在仓库里,导致支出增加,所以急忙卖给业者。 对销售给商家的“问题米”的加工和流通,政府部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但偏于形式。
9月末,日本大阪、福冈、熊本警方统一行动,以涉嫌违反食品卫生法和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为由,对“问题米”事件的嫌疑法人三笠食品企业进行了搜查。 有资料显示,日本农林水产省在过去5年中对桑塔食品企业进行了96次现场检查,未能发现不正当行为。
暂且判明“问题米”的转卖方法酷似洗钱。 账面上,前三家公司的票据上写着“问题米”,但第四家公司的票据上是“食用米”或“酿酒用米”。
不法商人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有暴利。 例如,三笠食品企业收购的包括农药甲胺磷在内的进口糯米每公斤8.9日元,但转卖后每公斤40日元卖给中间商。 之后,这些“问题米”经过几轮转卖后卖给京都市内的配餐企业时,单价上升到了每公斤370日元。
“问题米”畅销的首要原因之一是下游公司和客户一味追求低价。 近年来,日本食品频繁涨价,食品制造商为了降低价值成本而争相购买廉价的大米。 许多下游食品制造商和最终用户,特别是没有经济实力的学校、养老院和幼儿园,都是“问题米”食品的受害者。
首先,为了救济不认识的买家,日本政府除了承担部分商品的回收和废弃费用外,还支援销售额下降的受害者,免费检查买卖“问题米”的公司的产品。 其次,作为今后的预防措施,进口大米在入境检疫时发现问题时,规定立即返还出口国的进口大米在日本国内发生霉变等问题时,应由政府责任废弃,不得出售给民营公司。
新成立的麻生内阁加快了应对,农林水产省旗下的“问题美国对策总部”于9月末召开了首次会议。 新任农林水产大臣石破茂也强调要迅速制定具体对策。
标题:“日本清查“问题大米”发布救助措施和预防对策”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