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8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一定会从百事可乐手中夺回‘天府可乐’的企业品牌。 ’10月13日清晨,晚秋的寒冷接连袭来。 在重庆某酒店,“天府可乐”的创始人李培全表情凝重,但“但是,前面的道路可能非常艰难。 ”。
接近天府可乐集团的人向记者表示,天府可乐集团希望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面,夺回天府可乐企业的品牌。 如果做不到,“用法律手段处理”。
天府可乐集团现任社长钱黄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出售给百事可乐14年后,之所以谋求追究企业品牌,是因为百事近年来几乎没有生产天府可乐企业品牌的产品。 据他介绍,奥运会后,民族企业品牌将迎来崛起的新时机。
拯救“天府可乐”? “达娃之争”和“汇丰出售”之后,越来越被取代的国产饮料领域有何意图?
结婚的始末
1981年诞生的天府可乐,是天府集团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开发成功的。 天府集团是重庆轻工部下公司。
“在天府可乐迅速发展的最好时期,曾经在全国拥有108家瓶装小厂。 合资前8年累计税收利润达到6000万元,占中国可乐市场75%的份额。 ’李培全对记者说。
但是,在当时大举进军的国际饮料巨头面前,国内饮料公司没有竞争的特点。 在资金实力方面,“合资公司实力雄厚,但国有公司只能依赖银行”、“在紧缩银根、提倡艰苦生活的时代,国有公司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不能说发展迅速”。
同时,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 李培全说,由于当时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地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是外资引进量。 在税收方面,合资公司享受“免二减三”的待遇。 在经营方面,合资公司比较宽松,国有公司没有自主权。
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外资改造国内饮料公司,成为潮流。 1993年至1994年,国有八大饮料品牌分别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是业界有名的“水淹七军”。
在此期间,天府可乐集团首先与可口可乐谈判,签订了《意向书》,但在合资合同谈判中,合资公司提出由外国控股,只生产可口可乐。 天府企业品牌只能在双方设立的另一家合资企业运营,外方出资50万-100万美元,由中方控股。
“人们可以看到,可口可乐是要拿出一点资金来买市场的。 天府拒绝了这种“蛮横”的合作条件。 ”李培全说。
此后,百事来势汹汹,双方承诺合资生产天府企业品牌。 1994年1月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企业”,总投资额1800万美元,百事控股60%掌握经营权。
标题:“追讨企业品牌“天府可乐”绝境图存”
地址:http://www.exzhan.com/spzx/1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