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4字,读完约4分钟
咖啡菠萝油这种典型的港式面包,过去我没吃过,也没有自己烤过。 光靠脑补,菠萝油在味道上震惊世人,我不觉得一辈子都尝不到太可惜了。 另外,那个方法需要高超的技术,我也不想拼命尝试。 但是,俗话说得好。 最难想的是人心。 只是碰巧在翠华的早餐上,选择了奶茶里放菠萝包的组合,就被自己套上了。
翠华的菠萝包的形状和味道都不出众。 周围的面包上没有软趴着的菠萝皮。 几乎冷面包的身体也不能溶解冷黄油。 冰火菠萝油的称呼显然是错误的。 但是,咬一口面包,喝一口奶茶,感觉很悠闲,会想重新加热。 回苏州后,我买过两次菠萝包,比香港吃得还好。 事实上,在我们这里被当作舶来品认真对待的食物,在香港只不过是最平民的大众点心,虽然很普遍,很受欢迎,但不用花心思去精致。 也就是说,和我们路边卖的手拉手和豆腐花一样。 那是道理。
面团的主体部分使用的是比较腐败柔软的发泡面,看黄油和蛋黄的用量会抖动。 侧着心,反正难得吃了,就算不健康也试着原创吧。
面团原料:高粉200克、盐3克、糖45克,即发酵粉2.5克、牛奶80克、全蛋32克、蛋黄24克; 60克无盐黄油。
所示的原件中添加了旧布料,没有被省略。
(/h ) ) 1、面团后油法因为黄油量大,所以用手揉特别麻烦。 交给机器就好了。 在业余烘焙行业,据说用手揉捏能很好地感受到面团的状态,烤好的面包也格外好吃,但我不知道其中的微妙差异。 当然,有时也会神志不清,裸体上阵,但唯一感受的是这个面包太难了。 特别是最近感觉到了体力的极限,没怎么尝试。
(/h ) ) 2、面包最初可以做菠萝皮。 因为是饼干一样的布料,所以也需要醒来的过程。 对比了几本书菠萝皮的配方,西川功晃的这个计算黄油量最低。 在这里介绍了花盆、咖啡巧克力、薰衣草三种味道,到底做什么是我烦恼的事。 我想试试咖啡巧克力,我觉得第一次做的是原来的味道。 容易和在外面吃的东西比较。 想想看,菠萝皮添加少量咖啡粉,很方便。
原料:无盐黄油18克、糖30克、全蛋18克、低粉60克、咖啡粉(磨碎) 6克。 观察发现,咖啡粉是由咖啡豆磨成的,含有渣滓,与速溶不同。
菠萝皮采用饼干一样的方法,黄油变软后和糖一起弄软,将蛋液分开加入,最后筛入粉类进行搅拌。 制作好的面团放入冰箱冷藏静置。
将一次发酵结束的面团分成60克*8个,变圆后在室温下醒来15分钟。 菠萝皮大致形成圆柱,分割成25克*8个。 处暑过去了,但室温还很热。 如果没有冷冻的手,菠萝皮的操作会有点麻烦。 好好使用保鲜膜是个好方法。 撕得很大,将菠萝皮面团放在中间,对折后切成大块,将面团放入口中朝上放入,捏住保鲜膜的四个角,使两者紧密贴合,翻过来就行了。
发酵罐设置在32℃进行二次发酵,约50分钟。
发酵结束的面团。
烤箱预热到200,烤10分钟就做好了。
(/h ) )烤的咖啡菠萝油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可能是因为烤前没有加糖,也可能是因为菠萝皮少而薄,也可能是没有刻网的图案。 其实,面团发酵的时候,我一直犹豫要不要用菠萝印花。 好像有点刻意使用,感觉不用也和墨西哥包差不多。 但过了一会儿,我意识到其实这些脑力劳动完全是浪费感情。 面对十几个特大整理箱的模具,我找不到那个小菠萝印,一眼就放弃了。
(/h ) )首先不要拍冷照,趁热切一个,夹黄油。 然后一定要放盐黄油。 黄油遇到热面包,很快就融化了。 咬一口,脆菠萝皮、柔软的面包体、浓烈的黄油香气,也是因为冰火菠萝油。 这个时候再喝一口奶茶,会很爽。
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做的菠萝油当然也比在香港吃的好吃。 淡淡的咖啡使整个面包的味道更上一层楼。 只是,某些食物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背景和环境融合不可分割的。 所以我希望你一定要选,我还是想在悠闲的下午,懒懒散散地坐在香港的咖啡店里,看看外面的街景。 现实不允许怎么办? 那你自己烧炉子,假装我在香港吧。
标题:“咖啡菠萝油的方法”
地址:http://www.exzhan.com/etsxc/6256.html